揚州網訊 (記者 王小亮) 昨天上午,市民潘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稱上個禮拜向某團購網購買一批毛毯,然而錢打過去后,貨物卻一直沒有收到,后來查明退貨地址竟然是假的,一下子被騙了3000多元。
近年來,隨著“網絡團購”的興起,這種消費模式也日漸受到了眾多網絡達人們的青睞,網絡團購進入“大爆發”時代。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10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國內團購網站數量已飆升到480家。隨著各大團購網站的紛紛涌現和網絡交易數量的增多,各類糾紛也是層出不窮。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揚州網絡交易投訴呈上升趨勢,但居民對于網絡團購的看法卻不盡相同。
案例:遭遇虛假團購,被騙3000元
潘先生在揚州市區經營一家玩具批發店,每一次都是在淘寶網上進貨,但由于每次批發的數量較少,因此在價格上讓他負擔不小。就在上個禮拜,潘先生在朋友的介紹下,得知某團購網的價格比較低,于是聯系了幾位關系好的生意伙伴,準備在該網站訂購一批毛毯。
“本來是圖著便宜才進行團購的,可后來不但毛毯沒拿到,連本錢也搭了進去。”潘先生告訴記者,當天付完款之后,對方答應好當天就發貨,三天后就能拿到貨。可等了五天,也不見貨物的蹤影,這下潘先生著急了,馬上打開該購物網站,找到上面的聯系方式,但電話打過去就是沒人接聽。按照上面提供的地址,潘先生一查嚇了一聲冷汗,地址是假的,再查該網站的備號,結果顯示該網站名稱只是“個人作品展示”,主辦單位性質是個人。
潘先生說,當時就是看中上面的批發價格便宜才團購的,一時被沖昏了頭腦,連該網站的具體信息都沒來得及看,現在貨物沒收到,自己還白搭進去3000多元。
調查:網絡團購,市民意見褒貶不一
對于網絡團購這個新生事物,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市民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朱女士近日和朋友在團購網站上購買了10瓶爽膚水,待團購的爽膚水到貨后,朱女士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自己買的商品卻和在正規商場買的同一種品牌的爽膚水不一樣,團購的爽膚水涂在皮膚上以后,和沒涂之前一樣。為了探個究竟,朱女士特意拿著團購來的爽膚水來到市區一家商場,請工作人員鑒定,結果對方當場認定,朱女士所購買的是假貨。朱女士說,當初就是看中團購便宜才購買的,可質量卻得不到保障。
不過也有市民對網絡團購表示贊同,家住東方百合園的王先生做化妝品生意,每一次批發都要和別人討價還價,盡量壓縮自己的成本。他告訴記者,在團購網站上購買就省錢多了,與其他有相同購買意向的朋友組織起來,用大訂單的方式減少了購銷環節,廠商將節約的銷售成本直接讓利,消費者可以享受到讓利后的優惠價格。
市民趙女士說,通過團購,不但能夠最大程度地節省金錢和時間成本,而且消費者在購買和服務過程中占據的是一個相對主動的地位,可以有更高的安全性,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同時,在出現質量或服務糾紛時,更可以采用集體維權的形式,使問題以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方式解決。
消協:網絡交易投訴呈快速上升趨勢
昨日,記者從市消協了解到,目前揚州網絡交易投訴占全部投訴的10%左右,且呈快速上升趨勢。市消協陶主任表示,目前接到的網絡團購投訴都是異地人投訴的,投訴內容涉及到個人以及產品質量。
“因為相關法律不完善,加上監督部門不明確,導致消費者在網購中利益受損,如一般性的民事爭端,一般只能轉至當事企業處理,但是對方網絡銷售商究竟是誰,在什么地方,有的很難確定,能確定的大部分也牽涉到跨地域,所以很多案子只能不了了之。”陶主任說,即使發生了刑事案件,消協也只能建議消費者向當地網監處、公安局、國家不良網站舉報中心反映,但要找線索、舉證都是很困難的事情。
對此,陶主任建議,針對網絡消費跨地域的問題,可以設立“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實行全國聯網統一監管。此外,應將網上購物中出現的一些新法律問題、新法律關系,及時納入消費者法律保護的體系中,以便處理類似案件時有法可依。
法律人士:消費者遇糾紛可抱團維權
記者了解到,網購網站之所以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增加,主要是申請門檻低。只需要一臺服務器、三五個人、幾萬塊錢的投資,就能搞一個團購網,因此有人調侃很多團購網站其實是“一人網站”,這樣即便不成功也不會過度賠錢。
當消費者遇到爭端的時候該如何解決?有法律人士表示,網購爭端的解決取決于商家的態度,消費者其實處于絕對弱勢,這是因為目前網購市場缺少信譽監督體系和懲罰機制,讓一些網絡商戶違背信譽的成本降低了。在出現質量或服務糾紛時,消費者可以采用集體維權的方式向團購網站或商家主張權利,促使問題以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方式解決。
目前網上商城的信譽度傳遞主要靠口碑,而缺少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信譽評價機構來對其約束,所以不妨構建一個社會化的網商信譽評價平臺,建設者可以是社會團體或者政府機構,參與評價者則主要是消費者、社會團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