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網,就賺錢”“在家工作,日賺百元”……這樣低門檻、高回報、零風險的工作讓不少人為之心動。然而,在這些巧言粉飾的網絡兼職廣告背后,卻是一個個坑人吸金的陷阱。不少騙子正是抓住一些人想輕松賺錢的心理,以兼職為網店刷信譽等名目騙取錢財。
無錫市民張某近日在QQ聊天時點開網友發來的某網店鏈接,該網店稱正招聘“刷信譽兼職人員”,只需經過簡單注冊即可購買充值卡,代刷信譽,賺取傭金。張某買了張100元聯通充值卡,對方立刻返還了103.5元。
當天下午,張某通過QQ與“客服人員”談好20筆生意,匯款10500元購買充值卡。錢匯出后卻被告知訂單被凍結,需再完成100筆生意才能解凍,接著對方手機關機并徹底消失。
無獨有偶,來自江西的小李考上大學后一直想找個兼職,一日他在某QQ群中看到有人發布“高薪兼職,日賺300元”的信息,遂與對方聯系。對方自稱是做“淘寶刷鉆平臺”,小李只需要去指定的淘寶店鋪購買充值卡,對方會把貨款退還給小李,確認好評后,小李將得到一定比例的傭金。購買次數越多,傭金返還比例就越高。
小李按照對方要求購買了充值卡后要求對方返款,但對方要求他將充值卡的卡號和密碼截圖發送過去,以做驗證。小李未加思量便將卡號和密碼截圖發送過去,但對方以其操作不符合返款條件為由,拒絕返款,并一再要求小李繼續刷鉆,以滿足返款條件。小李感覺自己被騙,想立即使用充值卡以挽回損失,但撥打充值電話后被告知:已經失效。
同張某和小李一樣,“代刷信譽兼職”詐騙讓很多人“中招”。360網購先賠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虛假兼職投訴在網購交易詐騙中占比達27.3%。此類兼職類欺詐中,刷客欺詐超過90%。
警方表示,此類案件中,騙子利用QQ、貼吧等發布虛假詐騙信息,不僅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且具有虛擬性和不確定性,加之所謂“兼職刷信譽”對受害人學歷及工作經驗無任何要求,報酬豐厚,誘惑力較大。上當者多為社會經驗不足、防范意識差的年輕人。
“高回報、低門檻”,專家揭秘詐騙伎倆
業內人士表示,淘寶刷鉆、手機充值卡刷信譽及游戲點卡刷信譽是最常見的三種兼職代刷騙局。此類騙局多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等渠道發布信息,隨后用人工欺詐與釣魚網站相結合等方式實施欺詐。
“小李遇到的就是最典型的網絡兼職詐騙。”360安全工程師萬仁國指出,招聘方以給淘寶店鋪刷信譽為由,讓應聘者購買手機充值卡、游戲點卡等虛擬商品,謊稱會返還購買的本金和傭金,卻利用受害人對淘寶虛擬商品購物流程的不熟悉,誘騙受害人發送拍好的卡號和卡密,從而盜走錢財。
360安全專家石曉虹博士介紹,為取得信任,騙子在跟兼職者最初交流時,往往會編造出神秘、灰色的身份,譬如“淘寶刷鉆平臺”、“聯通內部員工”等;有的騙子為降低求職者防范意識,還會“好心”地提醒受害者要當心上當,介紹各種虛假兼職的特點,如:“需要保證金的都是騙子”、“一定要在收到返款之后再確認收貨”等。但在特定的欺詐場景中,這些“好心”提醒都沒有什么意義。
網安民警分析,此類網絡詐騙之所以屢屢得手,首先在于騙子利用淘寶網、QQ、微博等正規的網絡平臺發布信息,以降低人們的防范戒備心;另外,詐騙者往往打出“高回報、低門檻”的提成誘惑,將目標瞄準學生、無固定職業和低收入者,利用這些群體急于賺錢和貪小便宜的心理實施詐騙;此外,受害者被騙金額多在幾百元至幾千元間,由于損失金額較小、加上網絡詐騙流竄性強,網民報案面臨破案時間長等困境,客觀上助長了詐騙分子的氣焰。
無錫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三大隊大隊長路學兵介紹,這類詐騙團伙一般有組織、有分工,其反偵查能力強,甚至用多方平臺實施詐騙,以避開電子商務平臺的監控。盡管一些網站已經發布風險提示,但由于詐騙方式經常改變,受害者人數仍在急劇增加。
規避陷阱要多留心眼,更需多方合力
面對網絡兼職詐騙,警方和網絡安全專家提醒:網民們一定要繃緊防欺詐的神經,對涉及錢財的交易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切莫貪小利吃大虧。如果真的要做某些兼職工作,必須找信得過的熟人介紹,絕對不可以在網上輕易聽信所謂的“好心人”鼓動盲目去做。
“網絡315警示”特別提醒:現在的網絡兼職欺詐通常是人工欺詐與釣魚網站相結合,兼職者在耗費時間精力,為完成兼職任務損失錢財外,還可能因登錄釣魚網站而泄露自己的網銀賬戶和密碼,繼而擴大損失。
石曉虹提醒廣大網民記住四點,網上兼職遭遇詐騙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一是用虛假的交易方式刷店鋪信譽本身就是具有欺騙性質的行為,淘寶官方已多次發出提醒,稱淘寶明文禁止刷信譽,類似的兼職招工都是騙局。
二是通過截圖方式證明交易成功的要求都有很強的欺詐嫌疑,真正賣家完全可以通過查看交易記錄來證實交易是否成功,而不會要求顧客發截圖。
三是卡單、掉單、付費激活訂單等多是欺詐專用術語,見到此類詞語,基本可以斷定對方是騙子。
四是不要輕信所謂日賺百元的網絡兼職,一定要登錄正規的招聘網站尋找兼職,可使用一些軟件系統對招聘網站進行可信任身份驗證。
江蘇省公安廳網絡安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網絡功能從“自助媒體”向“自助商務”、社交平臺拓展,網絡已經成為與公民生產生活甚至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領域。如果缺乏身份信息標識,就會為犯罪分子留足空間。在網絡交易領域實行嚴格的實名認證,保證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已經迫在眉睫。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專家、網上交易保障中心副主任喬聰軍建議,打擊網絡詐騙除了加強消費者防范意識、呼吁行業自律、提高技術防范手段外,還可以發揮作為保障網上交易的第三方平臺的作用。
現在國內已有多家經營性的網絡消費監督舉報服務機構,這些機構匯集了大量網上消費侵權舉報投訴數據,網絡監察部門可以將這些數據更好地利用起來,進行分析研判,杜絕此類案件發生。(記者 周潤健 王玨玢 楊紹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