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消委會發布2013年全年投訴情況,據統計,全年“12315”系統共登記消費者投訴工單36286宗,比2012年的22837宗增長58.89%,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9682182.3元。其中,網購、快遞成“投訴重災區”,互聯網消費投訴、申訴大幅激增,共16098宗同比增長193.49%;快遞投訴量翻倍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255.95%,絕大部分快遞服務條款存在霸王條款。
網購投訴
從總體投訴量來看,家用電子電器類、互聯網服務類和電信服務類投訴位居前三甲,且均呈大幅增長趨勢,投訴量分別為9952宗、8326宗和3778宗。其中,互聯網服務類投訴增幅達112.61%。
此外,投訴增長量最大的五類行業分別為:互聯網服務類、家用電子電器類、電信服務類、生活社會服務類及交通工具類。其中互聯網服務的增量最大,統計數據顯示,網上購物、手機、移動電話服務等商品和服務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存在的主要集中在合同、質量、價格方面。而隨著人們物質文化需求和購物習慣的改變,汽車消費、網絡游戲、快遞物流等方面成為新的投訴增長點。
網購提防欺詐網站問題
虛假宣傳。很多賣家打著原裝正品的旗號、使用正品圖片,售賣假冒偽劣產品,侵害消費者的權益。這是網絡購物商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慣用手法。
購物欺詐。經營者通過低廉價格誘惑消費者進行購買,或故意隱瞞地址、虛造經營地址,甚至假冒知名品牌網站的釣魚網站也層出不窮,釣魚網站的外觀和知名品牌網站極其相似,網站域名也極具欺騙性,對消費者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013年被投訴主體為欺詐網站的共4894宗,占網購投訴的47.60%。
不承擔“三包”責任。某些網站在買賣合同中設置了格式化的霸王條款,說明對網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擔“三包”責任、沒有退換貨等。
提醒
最好親自鍵入網站網址,不建議通過搜索引擎搜索網站域名。不要隨意點擊網站和網帖的鏈接,更不要直接點擊對方發來的付款鏈接,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要看清商品的詳細信息,包括文字和圖片,還有售后服務的內容。當對商家的描述有疑問時,要通過相關聊天工具,如QQ、阿里旺旺等,詳細詢問商家描述的內容,這樣對商品質地等情況有更準確的了解,以避免因誤解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選擇網絡交易平臺指定的聊天工具與商家溝通,并且通過有擔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千萬不可隨便點擊他人提供的網址鏈接或進行私下匯款。索要并注意保存相關證據,包括商家對商品描述的截屏、雙方網上往來記錄、付款記錄、收貨憑證等。
快遞貨物損壞難獲賠問題
快遞物品損壞、丟失等現象非常普遍。投訴數量占到了快遞類投訴總數的一半以上。
絕大部分快遞服務條款存在霸王條款的現象。比如只管丟不管損,即便在處理快遞件遺失的投訴中,絕大部分快遞公司也是以因快遞件未保價,只能按照郵費的三倍進行賠償。
快遞公司與寄件方勾結。接收寄件方不填寫相關己方信息的快遞件,導致消費者在收到物品發現問題后無法查找寄件方信息,導致無法投訴。對于貨到付款,快遞公司幫忙代收貨款的投訴調查中,多數快遞公司都表示他們要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拒不配合消委會查詢被投訴方的詳細地址,導致很多網購物品或電話銷售物品投訴無法找到被投訴方。
提醒
消費者應盡量選擇信譽好、規模大的快遞公司。在填寫承運單時,應詳細填寫物品名稱、型號、重量及收件人等相關重要信息。必要時,消費者還可與快遞公司簽訂違約條款或賠償方式等一系列的書面合同,運送貴重物品時應選擇保價運送。
在收到貨物時,消費者應仔細檢查包裝,先驗貨再簽收,特別是貴重物品或易損物品一定要先驗收后簽字。消費者也可在收到貨后先按要求簽收,先開箱驗貨,驗貨無誤后再交還快遞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