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聯網法院地處北京市豐臺科技園區內,具體院址為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2號院3號樓。目前,全院共有員額法官38名,平均年齡40歲,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75.7%,法官平均審判年限10年。
在審理方式上,北京互聯網法院以“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為原則,當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實現起訴、調解、立案、送達、庭審、宣判、執行等全部或部分訴訟環節的網絡化辦理。對當事人不同意進行線上審理或經法院審查不適合線上審理的案件,采用線下審理和線上審理相結合的方式。此外,北京互聯網法院提供訴訟風險智能評估、訴狀自動生成、在線瀏覽卷宗材料等智能化服務,為當事人帶來高效便捷的訴訟體驗。
北京市高院副院長安鳳德介紹,近年來北京互聯網案件數量不斷增長,2017年全市法院受理互聯網購物、服務合同等9類互聯網案件45382件,今年1至8月審理以上案由案件37631件,同比上升24.4%。
北京互聯網法院將通過審理新穎性、疑難性、復雜性、重大性互聯網案件,及時總結研究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公正裁判引導和規范網絡行為,強化對網絡虛擬財產、知識產權、企業商業秘密、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強化網絡空間綜合治理能力,推動構建繁榮、有序、安全的網絡空間環境。
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介紹,據了解,電子訴訟平臺不僅能自動生成簡易案件的法律文書,異地遠程開庭審案,而且24小時“不打烊”,當事人可隨時登錄平臺遞交材料、查詢案件訴訟進展甚至聯系法官,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得。
?
受案范圍
新設的北京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全市轄區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主要包括:互聯網購物、服務合同糾紛;互聯網金融借款、小額借款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權屬和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互聯網侵權責任糾紛;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糾紛;檢察機關提起的涉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因對互聯網進行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對北京互聯網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或抗訴的案件,分別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和跨行政區劃的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
訴訟流程
注冊
當事人搜索“北京互聯網法院”或輸入網址www.bjinternetcourt.gov.cn,進行注冊。手機等移動端設備、北京互聯網法院公眾號小程序也能進行注冊。進入首頁后,點擊右上角注冊按鈕,填寫身份信息并上傳身份證或營業執照等證明材料的電子版。
認證
在完善個人信息并設置登錄密碼后,平臺將自動生成二維碼,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實名認證。認證成功后,就擁有了北京互聯網法院的專屬賬號。
立案
成功注冊后,點擊“我要立案”,選擇案件類型、輸入案件標的額并填寫送達地址。為了便于第一時間接收案件信息并進行相應處理,建議勾選并提供多種電子送達方式。如果已經寫好了起訴狀,可以將電子版直接上傳。如果不會寫起訴狀,會提供起訴狀撰寫模板,可填入相應信息,一鍵生成起訴狀。特別提醒,需要盡可能詳細地填寫被告信息。當事人的證據也可以在線提交。
在確認所有起訴信息準確無誤之后,點擊獲取二維碼,用手機掃描后,在手機上手寫確認簽名。接下來,法官會進行在線審核,并將審核結果通過短信告知。立案審核通過后,法官會將案件關聯碼發送給被告。
調解
立案成功后,如提交立案申請時,選擇同意調解,會收到調解員通過短信發送的調解碼和在線調解平臺網址。在調解平臺界面上,確認本人身份信息,完成人臉識別身份認證后就能直接進行在線視頻調解。調解完成后,通過短信驗證身份并確認調解筆錄。
開庭
在開庭審理之前,網上繳費、遞交材料、查閱對方證據、網上庭審、聯系法官等事項均可以在線完成。這中間,要是想了解案件進展,可以隨時登錄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網站查詢。確定開庭時間后,北京互聯網法院將通過短信方式發送開庭通知,并通過平臺發送傳票。
開庭前,務必在登錄頁面右側下載遠程開庭客戶端,使用專屬賬號登錄。在確保網絡暢通的環境下打開客戶端并完成庭前設備檢測,就可以順利進入庭審。庭審后,案件審理結果也會通過當事人填寫的送達方式進行送達。如上訴,可在上訴期限內在線提交上訴狀。對于已經生效的法律文書,也可以在網上申請執行。
?
探秘互聯網法院
北京晨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北京互聯網法院充滿著高科技感,人臉識別、智能機器人、訴狀自動生成機、電子調光玻璃,為當事人提供多種高科技智能化服務。
?
閘機具有人臉識別功能
走進北京互聯網法院,第一站便是當事人入口。入口處的閘機具有人臉識別、身份認證、選擇來院事由和排隊取號四種功能。北京市所有律師的信息也都已經錄入了閘機系統,律師刷律師證就能入院,入院后也可以直接刷臉進入律師工作站。
該系統通過對接公安部身份系統,在當事人注冊登錄網上訴訟平臺和進入法院時,需通過人臉識別進行實名認證,以確保訴訟參與人的人員身份真實。
訴服大廳內設有導訴機器人,可對當事人進行法律知識解答、線路指引等工作。而送卷機器人可在樓宇內自動運送工作材料,還可用于會議賓客引導。
在自助立案服務區內,有四臺電腦可進入電子訴訟平臺,當事人可以自助線上立案。訴訟風險智能評估系統會根據類似案件司法大數據分析、法律知識圖譜將當事人案情和對應的風險綜合整理為一份報告,一方面能幫助法律知識匱乏的當事人識別和避免常見的訴訟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也讓當事人意識到訴訟也是有風險、有成本的,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渠道解決糾紛。
如果忘了攜帶起訴狀或不會寫起訴狀怎么辦?智能訴狀一體機中為當事人解憂。選擇案由并對系統自動生成的案情引導問卷做出選擇,訴狀就可自動生成。當事人進行訴狀信息預覽并確認后即可用于起訴。
?
法庭釆用電子調光玻璃
在模擬的庭審現場,記者看到,不同于傳統的法庭,互聯網法院的法庭內只有法官端坐在法臺前,沒有原告和被告席位,而是在審判席的對面多了幾塊大屏。當事人無需到法院去開庭,而是通過視頻參加庭審,法庭筆錄由系統隨案生成。審判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司法工作全程延伸至網絡空間。不過,如果當事人不同意進行線上審理,或經法院審查,案件不適合線上審理的,互聯網法院也會進行線下審理。
網絡法庭的法官席采取隱藏式麥克風和隱藏式高拍儀設計。同時,不再設有書記員席,通過語音識別系統實時進行庭審記錄,語音識別精準度高達98%。在法官席前方裝有三個屏幕,分別展示法官及原被告雙方畫面。據介紹,網絡法庭釆用了電子調光玻璃,法官可通過遙控器調整玻璃呈霧化狀態,既可避免外界干擾,也能保護當事人隱私。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李經緯表示,北京互聯網法院在“讓數據多跑路、讓當事人少跑路”的同時,還實現了類案推送,即當法官受理一個案件時,訴訟平臺會自動向他推送同類案件,幫助法官了解同類其他案件的裁判情況,更利于實現同案同判,促進司法公正。
“開庭時,申請旁聽人員數量也不受傳統法院法庭旁聽席位多少的限制,從而使訴訟流程更加公開,案件審理更加透明,司法的公信力也就更強。”
北京晨報記者 顏斐/文 新華社/供圖